夏天的“热”情有点过头了配资导航之家
这不,热射病正悄悄潜伏
它可不是普通的中暑
热射病可致命
热射病是因热环境或剧烈运动导致产热与散热失衡,以核心体温超过40℃、中枢神经系统异常(如精神改变、抽搐、昏迷等)及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致命综合征,即重症中暑。
热射病 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、高湿天气,一旦发生,死亡率极高。从轻微中暑到致命热射病可能仅需几小时,患者会迅速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, 若救治不及时,会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。
远离4大误区
❌误区1:待在室内
不会得热射病
热射病并非仅发生在室外。即使在室内,若长时间处于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中,且进行高强度的工作或活动,导致体内热量蓄积速度远超散热速度,人体核心温度会迅速升高,进而诱发热射病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等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,更要避免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中。
展开剩余71%❌误区2:意识障碍不重
或体温不高就不是热射病
近年来,不少重度热射病患者在刚发病时意识障碍不重或体温不高,容易被漏诊、误诊。
《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(2025版)》明确:只要有“暴露于高温、高湿环境”或“高强度运动”中的任意一条诱因,并出现以下四种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,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,即可诊断为热射病。
01.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(如昏迷、抽搐、谵妄、行为异常等)。
02.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。
03.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表现(涉及心、肝、肾、横纹肌、胃肠、肺等)。
04.严重凝血障碍。
❌误区3:出现热射病症状
在家降温即可
热射病发病急、进展快。因此,一旦出现高热、无汗、意识模糊、惊厥等疑似热射病的症状,应进行快速有效的物理降温(如将冰袋敷于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),并立即就医。
❌误区4:吃冷饮
可以预防热射病
吃冷饮并不能有效预防热射病。酒精性饮料和高糖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体液,高温天气不宜大量饮用。大量进食冷饮还会刺激胃肠道,引发不适,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。
做好预防是关键
1.外出做好防护
出行时尽量避开高温时段,穿着透气、宽松的衣物,做好防晒,避免长时间待在高温、高湿及密闭环境中。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等体质较弱群体,高温天气应减少外出。
2.科学补充水分
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。可以适量饮用白开水、淡盐水,或含有钾、钠、氯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,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
3.合理工作休息
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员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频次,避免长时间持续高强度作业,保证充足的睡眠,注意营养均衡,维持充沛的体力。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慢性肾炎等慢性病患者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,应避免进行高温作业,定期进行健康体检。
4.常备解暑药品
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、交警、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以及年老体弱者等热射病高危人群,可随身携带十滴水、人丹、藿香正气水(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)等防暑药品,以备不时之需。
面对持续高温
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
一旦怀疑是热射病
务必尽快就医配资导航之家
发布于:北京市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